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第1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河南省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
邵龙义 , 张亮 , 张敬凯 , 王德伟 , 石彪 , 付亚飞 , 徐连利 , 宋建军
2016, 1(3): 209-221.
摘要(850) PDF(157)
摘要:
河南省石炭-二叠系是一套海陆过渡相的含煤岩系,其中的泥页岩是潜在的页岩气层位,具有有效泥页岩单层厚度变化大、累计厚度大等特点.本文利用区内石炭-二叠系露头及钻孔岩芯资料,通过泥页岩的总有机碳含量(ωTOC)测定、干酪根镜检、镜质组反射率测定、X射线衍射分析、低温氮气吸附实验等,对页岩气的成藏地质条件和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石炭-二叠系泥页岩有机质丰度高,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有机碳含量分别为0.95%~8.04%、0.78%~9.41%、0.20%~2.13%;干酪根类型主体为Ⅲ型,部分为Ⅱ2型;热演化程度为成熟—过成熟,利于干气的形成,区域上呈带状分布,以焦作—周口一带成熟度最高,向南、向北逐渐降低.XRD分析表明,泥页岩的黏土矿物含量为62%,脆性矿物含量为34.1%,决定了泥页岩的吸附能力较强而可压裂性较差.黏土矿物组成以伊利石/蒙脱石间层矿物(57.1%)和高岭石矿物(23.5%)为主,利于孔隙空间的形成.泥页岩孔隙率为1.0%~4.5%,渗透率为0.003~0.032mD.低温氮气吸附实验显示,泥页岩孔隙形态类型以平行板狭缝状孔和倾斜板狭缝状孔为主,介孔提供绝大部分孔隙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泥页岩含气性较好,含气量为1~3m3/t,具备页岩气成藏的含气性条件.综合分析认为,太原组中部硅质碎屑岩段(H1)与山西组底部(H2)泥页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保存条件好或受区域热事件影响较低的地区是重点勘探区。
大尺度边坡岩体开裂解体破坏规律试验研究
陶志刚 , 庞仕辉 , 张博 , 朱亚龙
2016, 1(3): 222-227.
摘要(697) PDF(283)
摘要:
边坡岩体失稳破坏要经历开裂、贯通、解体、滑移全过程,捕捉每个环节表层变形和深部滑面力学变化规律及特征,是探索滑坡监测预警准则的关键.本文采用恒阻大变形锚索(NPR)深部滑动力自动监测系统和地表位移监测系统,在南芬露天铁矿采场下盘开展了人工开挖诱发滑坡的现场试验,目的是探索滑坡发生前后,边坡岩体开裂解体破坏和深部滑动力的变化规律和时间效应.试验结果显示:在人工开挖扰动作用下,边坡岩体表层出现裂缝的时间要滞后于深部滑动力突变时间,即当滑动力突降4h后,边坡表层岩体初始开裂6mm(长200cm);当滑动力突降96h后,表层岩体裂缝宽度达到74mm(长1306cm);当滑动力突降168h后,边坡完全崩解滑移.证明该类型边坡从深部力学失衡到表层解体破坏,至少需要7d时间.这一成果为该地区滑动力监测预警准则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降雨温湿环境下的岩石吸水特征试验研究
张芳 , 刘文芳 , 韩宗芳 , 郑山霖 , 王淑鹏 , 林亚俊
2016, 1(3): 228-235.
摘要(836) PDF(334)
摘要:
岩石的吸水特征与其温湿环境密切相关,以岩石为主要材料的降雨型岩质边坡总是处于一定的温湿环境中.采用自主研发的软岩气态水吸附智能测试系统,通过模拟降雨温湿环境研究岩性、降雨延时、温度三个因素与岩石吸水特性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岩性组分不同的降雨型岩质边坡的水力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降雨温湿环境(温度20℃、相对湿度100%)下的干燥砾岩吸水量最大,细砂岩和粗砂岩次之,绿帘角闪岩最小;砾岩具有较强的雨水下渗能力;细砂岩和粗砂岩在吸水量达到峰值后吸水曲线斜率出现负值,表明由“吸水”向“积水”转变;绿帘角闪岩很快出现“凝露”现象,下渗能力非常弱.该研究成果揭示了由砾岩为主要组分的岩质边坡具有较强的雨水下渗能力,强降雨时以渗流和地下径流作用为主,有必要考虑渗流和径流二者的耦合作用;由绿帘角闪岩为主要组分的岩质边坡,具有较强的排水能力,强降雨时以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作用为主,需重点考虑地下水渗透力作用.
房式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开采顶板切落突变分析
张凌凡 , 陈忠辉 , 李博 , 郭贺 , 柴茂
2016, 1(3): 236-242.
摘要(770) PDF(310)
摘要:
本文针对房式采空区下近距离煤层开采时,煤柱上方顶板与直接顶来压不一致容易导致顶板切落灾害,根据煤柱在上覆荷载作用下破坏失稳的非线性变化特征,建立了顶板-煤柱-矸石的力学系统.利用尖点突变理论研究了在线性荷载作用下系统的失稳机制,获得了该系统失稳的充要条件及煤柱的变形突跳量表达式和能量释放计算量,分析了顶板-煤柱-矸石系统失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煤柱的失稳破坏是顶板切落的主要因素.同时,利用能量法计算了在冲击作用下的冲击动载系数和支架的工作阻力.最后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理论推导的合理性.
增黏剂对水基泡沫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陈鹏 , 黄凯 , 孙永夺
2016, 1(3): 243-248.
摘要(696) PDF(293)
摘要:
为了研究增黏剂对水基泡沫性能影响规律,本文选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增黏剂,分析泡沫溶液的表面张力和黏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当前实验条件下增黏剂浓度小于4g/L时,泡剂溶液的黏性缓慢增加,随后增加较快; 增黏剂浓度小于2g/L时,增黏泡沫溶液的表面张力下降较快,随后变化较小。利用改进的测压力法得到泡沫寿命,通过拟合得到不同浓度羧甲基纤维素钠作用下的Ar-t拟合方程,以及表征泡沫衰变过程的重力排液系数和扩散排液系数等参数,获得衡量泡沫稳定性的定量数据。研究发现,随着增黏剂浓度的增加,泡沫的稳定性提高,溶液的起泡性减小。增黏泡沫溶液所产生的泡沫,其衰变过程主要是扩散排液起主导作用。
FLAC3D模型节点位移可视化后处理方法在地表沉陷中的应用
王志强 , 郭磊 , 苏泽华 , 王建明 , 徐杰
2016, 1(3): 249-255.
摘要(1126) PDF(731)
摘要:
在利用FLAC3D研究地表沉陷可视化后处理中,针对平面夹逼法在地表模型变形较大时提取节点信息容易丢失的现象,提出采用节点编号法来研究地表沉陷,即首先在模型未沉陷时提取模型最上表面的节点编号,然后根据节点编号在模型计算沉降后提取相对应的节点位移,最后获得地表沉陷数据。结果表明:节点编号法比平面夹逼法适用范围更全面,提取沉陷节点量更丰富。
铝土矿尾矿合成莫来石的研究
刘东方 , 刘文凯 , 薛宝达 , 张志浩 , 黄亮亮 , 马向东
2016, 1(3): 256-260.
摘要(673) PDF(282)
摘要:
为使铝土矿尾矿得以高效利用,本研究以铝土矿尾矿为原料制备试样,将其置于钼丝炉中,分别在1550℃、1650 ℃保温4h合成莫来石。采用XRD、SEM和EDS等手段对不同温度下烧后试样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表征;并借助TOPAS软件进行XRD全谱拟合无标样定量分析,确定莫来石的生成量。结果表明:利用铝土矿尾矿合成莫来石的纯度较高,晶粒发育良好,呈长柱状,互相交错。随着温度升高,莫来石生晶体轮廓更加清晰,其合成量略有增加。
基于DSP的矿井低压电网快速断电安全技术的研究
高彦 , 郭林 , 高峰 , 王彦文
2016, 1(3): 261-268.
摘要(630) PDF(296)
摘要:
低压电缆电气故障产生的电弧、电火花是造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点火源。为保证低压电缆在受到外部机械损伤造成电气故障时不至于释放出足以引燃引爆瓦斯的能量,本文提出了以IGBT为主元件的快速断电中性点固态断路器拓扑结构,并针对矿井低压系统的特点提出基于模式识别法的选择性超快速单相接地保护算法以及基于电流变化率的超快速短路保护算法,从软硬件两方面提高开关的断电速度,缩短电弧、电火花持续时间。实验表明,基于该拓扑结构的快速断电SSCB配合单相接地保护和短路保护,能够实现全断电时间不大于3ms的目标。
六偏磷酸钠对浮选中煤泥与黏土颗粒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徐东方 , 朱书全 , 朱志波 , 崔浩然
2016, 1(3): 269-276.
摘要(1034) PDF(472)
摘要:
通过浮选试验、Zeta 电位测试、吸附量试验和扩展的DLVO理论计算,考察六偏磷酸钠对浮选中煤泥与黏土颗粒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六偏磷酸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高岭石含量较多时会对煤泥浮选产生不利影响,高岭石含量达到20%,精煤回收率降低18.70%;低用量的六偏磷酸钠会抑制高岭石上浮而对煤影响较小,高用量的六偏磷酸钠会失去选择抑制性;六偏磷酸钠用量为1000g/t时,能使煤和高岭石的Zeta电位分别从-25mV、-39mV移至-32mV、-57mV,增强了颗粒间静电排斥作用;同时,六偏磷酸钠水解形成的大分子吸附于高岭石表面,当颗粒相互靠近时产生较强的排斥力,增强了颗粒之间的空间稳定化作用能。
兰炭粉末对剩余污泥浓缩脱水的影响及机理探究
章丽萍 , 王文晓 , 项俊 , 陈婷婷 , 李蔷 , 袁跃甫
2016, 1(3): 277-283.
摘要(713) PDF(257)
摘要:
以陕西榆林高挥发分烟煤在中低温条件下干馏热解所得的兰炭粉末对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进行调理,在对兰炭粉末及其调理前后城市污泥理化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经兰炭粉末调理后城市污泥的沉降、浓缩、脱水性能的改善,并通过Zeta电位、显微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分析,探讨了兰炭粉末调理污泥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兰炭粉末按质量比(兰炭粉末/干污泥)为250%投加时,污泥过滤比阻由3.22×1013m/kg降到了4.33×1011m/kg,沉降速率由3.0mL/min提高到了34.3mL/min,污泥浓缩含水率也从98.6%降到了91.2%,滤饼含水率从87.8%降到了63.6%,污泥的热值从10.68MJ/kg提高到21.77MJ/kg。兰炭粉末调理污泥的机理主要是通过吸附作用改善污泥絮凝性能,在抽滤过程中通过构建骨架结构以保持泥饼的高渗透性,减弱污泥亲水性,增强污泥疏水性。
低阶煤中含氧官能团含量对浮选吸附概率的影响规律
耿建纯 , 刘文礼
2016, 1(3): 284-290.
摘要(1147) PDF(736)
摘要:
为了提高低阶煤的疏水性和可浮性,实现低阶煤的高效浮选提质,本研究用3种不同类别的表面活性剂(CTAB、SDS和Span-80)对平朔长焰煤和胜利褐煤煤样进行改性处理,采用离子交换法测定改性前后煤样中含氧官能团的含量,测定了各煤样在气泡上的吸附概率,并对表面活性剂改性低阶煤的规律和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含氧官能团含量是影响煤的疏水性和可浮性的重要因素,通过表面活性剂改性可以对低阶煤表面的含氧官能团产生有效的掩蔽作用,提高低阶煤的疏水性,促进其在气泡上的吸附;氢键对表面活性剂在低阶煤表面的吸附起最主要的作用,表面活性剂极性端官能团的种类及其与煤中含氧官能团之间的氢键作用强弱对表面活性剂的改性效果起决定性作用。
基于污染治理视角的洁净煤燃烧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
杨洋 , 祁娇 , 张冉
2016, 1(3): 291-298.
摘要(781) PDF(133)
摘要:
我国煤炭的粗放式利用使得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基于污染治理视角,根据系统动力学理论,从洁净煤技术的经济和环境层面入手,引入污染气体治理投入、供电减排收益、供电节煤收益等新因素,建立以超超临界技术(US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GCC)为代表的洁净煤技术效益估算模型,依此计算普通火力发电技术和两种洁净煤技术的耗煤量和污染气体排放量,分析发现USC和IGCC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发现使用USC和IGCC能够降低污染气体治理投入,减少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开支,长期来看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