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0年  第5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基于损伤演化的砂岩能量参数围压效应研究
程虹铭 , 杨小彬 , 刘隽嘉 , 陈寻璐
2020, 5(3): 249-256.
摘要(582) PDF(174)
摘要:
岩石材料损伤演化状态所对应的特征参数,对岩土工程的稳定性设计、预测及监测等至 关重要。 本文开展不同围压下砂岩分级循环加卸载试验,利用横向应变法和体积应变法确定受 载岩样损伤演化状态,基于损伤演化状态分析各阶段、各损伤演化特征点处能量参数演化特征及 与围压的关系。 结果表明:不同围压下,峰前各阶段能量参数随应变增大而增大;随着围压的增 大,峰值应力处的弹性应变能、耗散能突变向峰后转移;峰后残余应力阶段各能量参数降低并趋 于平缓。 σcc 处能量参数与围压成幂函数下降关系,且耗散能随围压增大趋于稳定;σci、σcd 及 σp 处能量参数随围压呈线性增加,各特征点处输入能量与弹性应变能差值随围压的变化趋势较小, 且在 σcd 处两者相对差值最小,输入能量转化为弹性应变能最多。
大气压变化对矿井封闭区域气体采样的影响
雷柏伟 , 杜珮颖 , 肖博文 , 吴兵
2020, 5(3): 257-262.
摘要(503) PDF(127)
摘要:
大气压波动变化会引起矿井封闭区域与外界环境的风量交换,进而对矿井封闭区域的气 体运移产生影响。 为了研究地面大气压变化对矿井封闭区域气体采样的影响,以大同地 区2017—2018年逐时大气压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大气压周期性变化规律、波峰波 谷分布时刻及封闭区域漏风量的变化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大气压变化有年周期性,但日周期性 较差,且其对封闭区域与外界环境的风量交换影响较大。 因此,为有效分析封闭区域内的真实气 体状态,应优先使用束管系统对封闭区域进行连续取样监测分析,且同时需要根据封闭区域具体 参数并结合当地大气压逐时变化规律确定埋管深度,以便消除外界环境漏风对封闭区域内气体 稀释的影响。
煤层钻孔作业时CO产生规律的实验研究
谭波 , 程刚 , 朱晓曼 , 徐斌
2020, 5(3): 263-271.
摘要(511) PDF(70)
摘要:
钻孔作业在现代化煤矿生产中广泛应用。 钻孔作业时煤层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CO), 从而引发着火和CO超标事故。 本文搭建煤钻孔CO监测实验平台并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实验, 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煤层钻孔作业时产生CO的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在煤层钻孔作业时有 一定量的CO生成,且CO的生成量与钻头转速和温度成正比;在钻孔的煤样屑中,脂肪族、含氧 官能团的含量均大于原煤,说明CO产生速度要大于其消耗速度。 分析得出,在钻孔作业中产生 的一氧化碳,为氧化产生的一氧化碳(O-CO)与煤的大分子破裂产生的一氧化碳(S-CO)的混合 气体。 其中,O-CO主要来源于—CH2 与—CH3 等脂肪族官能团的氧化、热解;S-CO来源于煤的 大分子断裂以及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导致原煤中含氧官能团的热解。
二次氧化煤燃烧和灭火过程的实验研究
张洋 , 吴兵 , 李滕滕 , 雷柏伟
2020, 5(3): 272-277.
摘要(481) PDF(109)
摘要:
采空区遗煤属于二次氧化煤,遗煤自燃严重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 氮气可作为灭火剂对 遗煤自燃进行抑制。 为研究氮气对二次氧化煤的影响,本文采用了热重分析和程序升温系统分 别对升温过程和灭火过程进行了实验与分析。 在升温过程中,随着氮气浓度的增加,特征温度均 有所上升,氮气对二次氧化煤的燃烧具有抑制作用。 在降温灭火过程中,以温度和指标气体CO 浓度作为监测参数,对其灭火效果进行实验。 分析发现,在程序升温到400℃的二次氧化煤中通 入氮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当氮气与空气的体积比为50% /50% 时,较自然降温的时间节约了 38.0% ,CO浓度降至0所需的时间减少了42.1% 。 氮气浓度越高,二次氧化煤的灭火时间越快, 生成的产物越少,灭火效果越好。
煤岩单体及原生组合体变形损伤特性对比试验研究
蔡永博 , 王凯 , 徐超
2020, 5(3): 278-283.
摘要(547) PDF(109)
摘要:
研究煤岩组合体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变形损伤规律,对揭示矿山动力灾害机制具有重要 意义。 在单轴加载条件下,分析原生煤岩组合体、人工煤岩组合体及煤岩单体应力-应变规律,通 过采集加载过程中试样声发射行为信息,初步探究原生煤岩组合体损伤破坏规律。 对比分析发 现:① 煤岩组合体界面的差异对煤岩组合体力学性质、声发射特征具有较大影响;② 单轴加载条 件下4种试样抗压强度依次为:岩样>人工煤岩组合体试样>原生煤岩组合体试样>煤样;③ 组 合体受载变形和峰值强度受介质间界面条件、弹性模量及尺寸效应等多重因素影响;④ 原生煤 岩组合体在加载屈服破坏阶段内部裂隙发育贯通现象相对活跃,且早期损伤主要发生在原生煤 岩组合体界面或附近煤岩体。
基于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计算不同孔形的煤孔隙特征比较研究
聂百胜 , 王科迪 , 樊堉 , 张乐同 , 伦嘉云 , 张佳斌
2020, 5(3): 284-290.
摘要(758) PDF(113)
摘要:
为了确定小角X射线散射(SmallAngleX-rayScattering,SAXS)测试中煤孔隙结构最适 用的孔形,对河北邯郸大淑村煤矿的煤样进行小角X射线散射测试和氮气吸附测试。 通过计算 7个具有不同孔形和不同高径比下煤样的孔径分布、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并与氮气吸附测试结果 比较,得出:①最适合大淑村煤矿煤样的孔形是高径比为0.1的圆柱形;②SAXS测得的比表面积 和孔隙率比氮气吸附大,原因是SAXS可以测到煤样中封闭孔以及开口较小的锥形孔。 测试确 定最适用煤孔形对今后使用SAXS测试煤样孔隙结构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布尔台矿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瓦斯运移 规律及瓦斯抽采优化研究
周爱桃 , 张蒙 , 王凯 , 陶博
2020, 5(3): 291-301.
摘要(531) PDF(62)
摘要:
采空区涌出瓦斯是采煤工作面瓦斯重要来源之一,合理的采空区抽采方案可有效解决工 作面瓦斯超限问题。 本文结合数值模拟与现场应用对神东布尔台矿42 号上煤层综放工作面采 空区瓦斯插管抽采系统进行优化。 首先,利用流体模拟软件FLUENT模拟采场瓦斯运移特征,考 虑了采空区遗煤解吸和上邻近层的瓦斯涌出,揭示了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规律,并分析了抽放口 与回风隅角距离、抽采负压和不同配风比对抽采效果的影响,提出抽采优化方案。 然后,将优化 方案进行现场应用,重点考察了抽放口与回风隅角距离和抽采负压,得出当插管间距为70m、抽 采负压为12~18kPa时,抽采效果较好。 研究结果对高产高效低瓦斯矿井采空区瓦斯抽采方案 优化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室外油池火燃烧特性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刘伟 , 李越
2020, 5(3): 302-310.
摘要(569) PDF(79)
摘要:
本文选取低硫原油、高硫原油和重石脑油,进行了不同燃烧面积的室外开放空间自由燃 烧实验,获得燃烧速率、火焰温度和测点热辐射通量的实验数据,并使用FDS建立全尺寸模型对 火焰温度和测点热辐射通量进行模拟。 研究结果表明:(1)低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均出现三个燃 烧阶段,在燃烧初期发展阶段燃烧速率近乎以线性趋势增大;稳定燃烧阶段不明显,未出现明显 的多个稳定燃烧阶段;重石脑油出现沸腾燃烧阶段。 (2)油盘中心温度随高度的增加先增大后 减小,火羽流外侧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这种下降趋势先急后缓;在连续火焰区高温集中,在间 歇火焰区和浮力羽流区温度变化较大。 (3)将燃烧速率曲线自定义到FDS中,可以实现对测点 接收热辐射通量的准确模拟;将圆柱模型中火焰辐射通量分为底部发光区域和上方烟羽流进行 计算时,火源功率越大,计算值与测量值越接近;对于大功率油池火,可以确定“安全距离-时间” 临界曲线,得到距火源中心不同位置处人员可以暴露的时间。
矿工不安全行为涌现性建模研究
佟瑞鹏 , 赵辉 , 张娜 , 王伟 , 安宇
2020, 5(3): 311-319.
摘要(538) PDF(135)
摘要:
为研究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交互关系,以2009—2018 年发生的144 起煤矿重大安 全事故作为样本,基于涌现性理论提取影响矿工不安全行为的矿工个体、管理者、组织与环境方 面的因素,利用集成DEMATEL/ISM法筛选出关键因素,构建基于有约束产生过程模型(CGP)的 矿工不安全行为涌现模型;再利用Netlogo平台模拟关键因素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程度与趋 势,并与基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矿工不安全行为是多因素影响下的一种涌现现象, 矿工个人的受教育程度、管理者的安全理念、组织的安全承诺水平、工作环境的安全状况等因素 都会影响矿工不安全行为的涌现程度。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可依此制定预防和控制矿工不 安全行为的针对性措施。
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杨大鹏
2020, 5(3): 320-324.
摘要(474) PDF(123)
摘要: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 展,必然要求能源消费结构转变。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面临智能化开采、清洁高效利用的迫 切需要。 与此同时,新能源需求比重也逐渐加大。 面对新的形势,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 的机遇和挑战。 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通过调研、访谈、实践等方式,从学科建设、人才培 养质量、专业方向等多个维度,探索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期对下一步人才培养工作 提供理论依据。
极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围岩分类与支护研究
李晓斌 , 何富连 , 秦宾宾 , 吕凯 , 何文瑞
2020, 5(3): 325-333.
摘要(550) PDF(105)
摘要:
为探究极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类别与支护方式,用数学方法综合评价围岩稳 定性类别。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数学模型,选择围岩自身性质和应力环境等影响因素作为 围岩分类指标,求解模糊综合判别矩阵、指标权重和围岩隶属程度;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围 岩稳定性类别进行验证,并提出相应的巷道支护方式。 结果表明,极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对Ⅰ— Ⅴ类围岩的隶属度分别为0.1846、0.2117、0.1866、0.1776、0.2394,其中Ⅴ类围岩隶属程度最 大,与验证结果相一致。 围岩属于Ⅴ类极不稳定围岩,极近距离开采导致顶板破碎,巷道承受荷 载较小,采用U形钢梁棚支护,矿压观测显示巷道支护效果显著。
2011年和2016年山西省煤炭流动及碳排放对比分析
魏世杰 , 樊静丽 , 杨康迪 , 侯运炳
2020, 5(3): 334-341.
摘要(521) PDF(90)
摘要:
针对煤炭大省山西推进的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煤炭流动及碳排放变化的情况,依据山西 省煤炭平衡表绘制了2011年和2016年山西省煤流图和碳流图,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山 西省去库存和增加高附加值煤产品调出效果显著,煤制油、制气技术取得突破,煤炭产业链向精 细化方向发展;煤炭加工转换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和余热得到了资源化利用,供热效率进一步提 升,由2011年的75.6% 上升到2016年的80.2% ;2011—2016 年山西省煤炭相关碳排放总量增 幅较小,发电部门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但供热部门碳排放上升显著;生活消费碳排放明显下降, 但乡村碳排放为城镇的2倍,是未来碳排放控制的重点区域。 研究结果为山西省未来的煤炭生 产结构调整、煤炭加工技术改进和煤炭相关碳排放控制提供借鉴,对其他面临能源转型的煤炭资 源型省份具有参考意义。
砂岩变形率与水理效应的力学特性研究
滕腾 , 杜玉冰 , 陈朋飞 , 展鹏飞
2020, 5(3): 342-352.
摘要(628) PDF(52)
摘要:
通过不同变形加载速率下干燥和饱水岩样的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了砂岩抗压强度、 弹性模量、峰后应变和声发射特性的变形率效应和水理效应,定义力学参数的强化和弱化 因子,建立考虑砂岩变形率和水理效应的一维本构模型并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① 干燥砂 岩的应力-应变曲线包括弹性、弱塑性和破裂三个阶段,饱水砂岩则出现较长压实阶段,同 时弹性阶段缩短,塑性阶段增长。 ② 加载速率对干燥和饱水砂岩的抗压强度均具有强化作 用,抗压强度的率效应强化因子随加载速率的增大而增大;水对砂岩抗压强度具有弱化作 用,且水理效应弱化因子随加载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干燥和饱水砂岩 抗压强度的差值逐渐减小。 ③ 加载速率对干燥和饱水砂岩的弹性模量均具有强化作用,且 随加载速率呈线性增大趋势;水对砂岩弹性模量具有弱化作用,不同加载速率下砂岩弹模 的弱化因子变化不大。 ④ 加载速率对砂岩峰后应变的影响较小,饱水砂岩的峰后应变远大 于干燥砂岩,峰后应变的水理强化因子对加载速率不敏感。 ⑤ 砂岩的声发射信号随着加载 速率的增大而增多;相对于干燥砂岩,饱水砂岩的声发射能量累积速度明显推迟,但能量累 积的总量增大3~5 倍。